信息来源:睢宁县政府网
发布时间:2021-02-25
浏览 次
过去农村人难选、选人难,但是推行了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以后,种养殖大户、致富带头人的参选积极性提高了,换届竞争愈发激烈……近期,睢宁县在开展村“两委”换届工作中,发现基层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。
去年,睢宁县制定村书记专职化管理办法,配套岗位准入、素能培训、薪酬管理等10项工作流程,形成“1+10”制度体系,全面推行村书记专职化管理,开启村书记管理模式蝶变之路,打造村书记专职化管理的“苏北样板”。
一、多元化培训,提升素能强本领
村民富不富,关键看支部;支部强不强,要靠领头羊。推行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以来,睢宁县着力开拓教育资源、改进培训方式,搭建村书记精准化培育平台,打造仝海村、高党社区等8个培训实境课堂,每年全员轮训一遍。除此之外,睢宁县还组织省“百千万”、市“五星”村书记与新任村书记、后进村书记结成帮带对子,建立交流研讨、项目援助、捆绑考核机制,实现抱团发展。
二、清单化定责,减负松绑添动力
睢宁县制定了村级服务事项清单,建立了村级事项准入、对村考核事项提级审查两项制度,坚决遏止以属地管理的名义将征地拆迁、安全生产等执法监管任务摊派给村级。除此之外,睢宁县还建立鼓励激励、容错纠错、能上能下“三项机制”,切实为村级减负松绑,让村书记轻装上阵,安心专心干村务。
三、系统化管控,考核评价有依据
如何强化村书记管理,睢宁用起了履职纪实这一“笨方法”。统一印发《履职记实手册》,全程记录坐班服务、工作推进等情况,推行“日记录、周总结、月点评、季述职”,变“碎片化”管理为“系统化”管控。以此为依据,开展履职能力评价、发展实绩考核、年度综合考评“三项考核”,结果作为评定等级、发放考核报酬的重要依据。
四、制度化保障,“三个挂钩”增报酬
睢宁县建立专职五级管理体系,按照个人申报、镇级初核、县级评审、公示监督等“四个步骤”为村书记初次评定职级。配套建立职级晋升、下调机制,每年集中调整1次。推行村书记报酬不与村民收入、群众满意度、村集体收入“三个”挂钩,级别高报酬多,干得好奖励多,村书记年收入最低6万元。
孙薛村的稻蟹养殖土地流转已经结束、陈王社区反季节蔬菜大量上市、田河村利用废弃小学引进酒厂解决群众就业……睢宁县村书记队伍的精神面貌悄然发生了变化,乡村振兴之路也越走越宽。
附件下载: